从数据看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数据 – 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新冠疫情在全国多个城市暴发,对中国经济影响明显。具体来看,就业、消费数据影响较为严重。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53%,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在地方政府基建投资拉动作用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但房地产市场投资与销售的下滑态势显著。从对外部门来看,由于去年高基数因素拖累,加上外贸港口枢纽城市上海受近期新冠疫情影响,进出口数据下跌幅度都比较大。其中,4月进口同比增速为零,出口同比增速降至3.9%。 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经历了较为强势的复苏,在去年高基数的带动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处于下行周期,而奥密克戎病毒的扩散超出预期,这或许将加快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速度。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达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的5.5%GDP增长目标是接下来各项政策制定要考虑的重心。 一、中国经济现状究竟如何? 1、IMF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 2022年,中国与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乌克兰危机、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美联储加息都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的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将从2021年的6.1%下降至3.6%。其中,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GDP增速预期从2021年的5.7%下降至3.7%,欧元区GDP增速预期从2021年的5.3%下降至2.8%,英国GDP增速预期从2021年的7.4%下降至3.7%,日本GDP增速预期则从2021年的1.6%上升至2.4%;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中国GDP增速预期从2021年的8.1%下降至4.4%,印度GDP增速预期从2021年的8.9%下降至8.2%,俄罗斯GDP增速预期从2021年的4.7%下降 至-8.5%。 2、奥密克戎疫情拖累中国经济表现 从中国经济整体状况来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4.8%,略高于去年四季度的4.0%,但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5.5%目标。 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失业率从2月的5.5%升至5.8%,该数字不仅5个月连续上升,并且已超出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5.5%失业率控制目标。 从投资来看,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9.3%,较2月的12.2%有所下滑,低于2021年的均值13.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8.4%,同样从2月的11.4%下滑,低于2021年的均值15.9%。 从消费来看,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降至3.27%,为连续第11个月下降。其中,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为-3.53%,是自2020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为12.5%。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全国房地产市场较上海先行进入下行周期。从房屋新开工面积来看,3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7.5%,连续第12个月下行;3月上海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5.8%,反而较2月的-34.6%有所回升。 从房地产销售来看,今年全国与上海房地产销售均进入负增长时代,全国与上海商品房销售均显示出量价齐跌的特征。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由2月的-19.3%进一步下滑至-22.7%,上海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由2月的-2.6%下降至-2.9%。 从中国经济对外部门来看,今年进出口表现较去年有所走弱。2021年,中国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6.9%和30.7%,高基数也是带动今年外贸部门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冠疫情对进口和出口同时产生负面影响。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为3.9%,较3月的14.7%下滑幅度明显;3月、4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速均为0%左右,较2月的10.5%大幅下降。 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今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较去年稳中有升。2021年,月均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44.6亿美元,而今年2月与3月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均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从价格指标来看,全球供应链中断对PPI价格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但有所缓解。4月,PPI同比增速降至8.0%,是连续第6个月下降,同时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在缩小。 4月,CPI同比增速由3月的0.9%上升至1.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对CPI上升的拉动作用显著,4月鲜菜价格同比增速由3月17.2%上升至24.0%。4月,核心CPI同比增速为0.9%,较3月的1.1%略有下滑。 从财政来看,受经济基本面下行影响,今年财政支出力度显著大于财政收入,但考虑到政府目标财政赤字率由去年的3.2%降至今年的2.8%,我们预期全国政府性基金将承担更大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3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为3.42%,远低于2021年的均值8.66%;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为10.4%,远高于2021年的均值0.04%。 从全国政府性基金来看,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为-25.6%,较2021年均值23.67%大幅放缓;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为43%,较2021年均值-8.32%大幅提升。 从货币的角度来看,截至今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与人民币贷款在去年下行趋势的基础上有所回暖。3月社融增速与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为10.6%和11.3%,分别较2月上升0.4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此外,3月M1同比增速为4.7%,较去年12月的3.5%上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9.7%,较去年12月的9.0%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增大。 综合而言,从经济各指标来看,目前就业、消费数据的下行趋势较为明显。受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平稳,但房地产市场投资与销售的疲弱走势较为显著。中国外贸数据一方面受到去年高基数因素的拖累,另一方面上海作为一个外贸港口枢纽,城市近期的封控也会导致对进口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今年专项债发行规模维持在3.65万亿元,在政府调低今年赤字率目标的基础上,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将承担逆周期调节的重担,同时央行上交万亿元利润也是对财政资金的补充。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截至3月,今年融资趋势整体企稳,在降息、降准的带动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加大。 Source: http://www.cbnri.org/    Gearing up for increased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other Chinese speaking region,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learning!   […]

CLICK HERE FOR DETAILS
中国咖啡市场

中国咖啡市场年度数据分析及预测 COFFEE MARKET IN CHINA

中国咖啡市场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咖啡文化认知程度不断增长,加之巨大的人口红利,刺激国内咖啡消费。目前,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这两年各大咖啡品牌也在不断通过加速开店、布局高端市场、强化咖啡供应链等方式,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咖啡厅数量超14万家,咖啡消费量持续增长 中国咖啡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咖啡连锁行业,例如咖啡店。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咖啡厅数量增长增长十分迅速。2007年全国约有15906家咖啡厅,到2012年,快速增长到31794家,预计2018年中国咖啡厅数量突破14万家。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国咖啡市场 在中国咖啡消费量方面,2014-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量稳定增长。2014年咖啡消费总量为2181万吨,同比增长34%;2017年消费总量为3825万吨,同比增长29%。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进入整合期,增速将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USDA、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国咖啡市场 咖啡行业细分市场占比 在咖啡连锁领域,以上岛咖啡为代表的本土咖啡企业凭借其先入优势和渠道优势在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依靠其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后来居上,在“一线城市”和“意式咖啡”这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一些新兴咖啡连锁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独树一帜的经营模式逐渐打破了星巴克及上岛咖啡对市场的垄断地位,带动连锁咖啡市场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咖啡豆经过生豆处理,烘焙、萃取,烹煮等步骤变为一杯饮品,按照消费方式的不同,咖啡可分为速溶咖啡、即饮咖啡、现磨咖啡。从我国咖啡行业目前的细分市场来看,速溶咖啡霸占中国咖啡市场。据数据显示,速溶咖啡市场占比高达71.8%;其次为现磨咖啡,市场占比为18.1%,其后为即饮咖啡,市场占比为10.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国咖啡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与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长为1万亿元的巨型咖啡消费帝国。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咖啡好感度不断提升,我国的咖啡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在近十年内将有长足发展。 综合以上三大因素,不难理解此次可口可乐收购咖世家的交易是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收购热饮,也完成了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完整布局。可口可乐也能更深入发展咖啡市场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在碳酸饮料市场的下行。而另一方面对于咖世家而言,由于近期咖啡豆成本上升,英镑下跌、人力成本上升。加上英国脱欧,后续影响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Costa在英国本土运营问题十分严重。另外Costa在英国本土市场门店相当密集,本土市场饱和,门店客流量也在流失,导致同店销售额增长放缓、利润下跌。数据显示,Costa咖啡去年的同店销售额仅增长了1.2%,第一季度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了2%。通过加入可口可乐借助其强大客户网络,将为咖世家带来极具潜力的多形式业务发展。 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Gearing up for increased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other Chinese speaking region,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learning!  Gearing up for increased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other Chinese speaking […]

CLICK HERE FOR DETAILS